兴仁平
近日,国内首届养老专业本科生毕业,被众多养老机构“抢聘”的新闻,引发广泛关注。一边是严峻求职形势下越来越多的应届毕业生选择暂缓就业,一边是特定领域的毕业生供不应求、出现企业“抢聘”的情况,这样的反差或许能给社会带来新的认识。
2019年10月,教育部等7部门联合发文,鼓励引导普通本科高校设置家政学、老年医学等养老相关专业。2020年9月,两所大学成为全国首批设立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并于当年招生的本科院校。今年夏天,两校近百名养老专业本科生毕业,成为众多养老机构及企业争相抢夺的“香饽饽”。
这一现象背后的现实根源值得分析。一方面,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催生出大量的养老服务需求。截至2023年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超2.9亿人,占总人口的21.1%,而失能失智老人有4500万人,这部分人群有着更加特殊的照护需求。另一方面,长期以来养老行业人才供给与需求失衡,亟待吸纳大量除能提供照看、护理等基础服务外,还具备机构管理和运营能力,甚至可以和老年人分享新知识、满足其精神需求的高端人才,而这正是当年两所本科院校开设养老专业的现实背景。
养老专业的本科毕业生,现在不会存在就业困境,这是事实。可怎么才能让他们心甘情愿地留在养老行业,这是关键所在。
一方面要挖掘养老服务人才的社会价值,将养老服务从业人员技能培训纳入地方职业技能提升计划,把遴选出的养老护理专业人才推荐至相关部门,优先参与“劳动模范”“青年五四奖章”“五一劳动奖章”等评选,让养老护理员的劳动创造和社会价值在全社会得到尊重。另一方面,健全养老服务行业薪酬体系和动态调整机制,出台养老服务行业入职补贴、岗位补贴、见习留用补贴等人才激励政策,增加养老服务行业和工作岗位吸引力,营造拴心留人的良好就业氛围。
补齐养老人才缺口,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随着国家政策不断加码,社会认知转变,薪酬福利待遇的提高,将会有越来越多“青春养老人”带着朝气蓬勃进入养老行业,以更专业、持久的力量,唱响青春之歌,守护最美夕阳。
更多招聘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就业去哪儿”微信(Jiuye_q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