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官方APP
扫描二维码下载APP!
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咨询QQ  13786131368(微信同号)
登录 注册
您当前位置:第1招考 > 就业资讯

分享至手机

严惩“医托”须提高违法成本

发布时间:2024-10-12 09:38:21来源:人才就业社保信息报

近日,不少网友在社交平台上记录了自己正常就医时遭遇“医托”,最终被骗高额费用的经历。这些“医托”常在正规医疗场所附近活动,以病友、老乡等身份,与患者或其家属搭话,通过“自己的病情类似”等话术,推介医疗服务或诱骗患者到一些小诊所看病。往往患者花了大钱,医疗效果却难以保证。

看病求医,不少人都遇到过热情的“医护人员”,不仅嘘寒问暖,还积极推荐专业医院,协助挂号就医。然而,许多时候,这种“热心人”可能就是网络医托,让你一步步陷入精心布置的陷阱。

早在1998年我国就出台了关于打击“医托”的相关文件。今年3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又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医疗监督跨部门执法联动工作的意见》,对打击“医托”等扰乱正常医疗秩序的行为作出明确规定,相关行动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然而,“医托”之所以屡屡得逞,就在于其欺骗性和隐匿性很强。被骗患者很多是只身一人在异地看病,很容易成为“医托”的目标。等回过神来,钱已经花了,人也找不着了,完全是吃了哑巴亏!

“医托”顽疾,究竟该怎么医?针对“医托”乱象,应综合施策斩断其背后的利益链条。

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医托”及雇佣“医托”行为的惩处力度,避免陷入“医托”抓了放、放了抓的“恶性循环”。打击“医托”要避免“重托轻医”。因为没有了医疗机构的主导和参与,“医托”只会是无源之水。对“医托”背后的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一经查明就该纳入行业黑名单,实施行业禁入,而不能仅仅是行政处罚,涉嫌犯罪的,更该一查到底。

此外,要明确法律界定和处罚标准,提高违法成本,加强跨部门协作,提升联合执法效率。积极利用科技手段,如人脸识别、大数据分析等,实现对“医托”行为的精准打击。

要在患者方面发力。患者对医疗知识、诊疗流程的了解有限给了违法分子可乘之机。社会各界应加大宣传力度,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普及防骗知识,提高患者的警惕性和自我保护能力。同时,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普及医疗知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建立医疗信息服务平台,为患者提供便捷、准确的医疗信息查询服务。

【编辑:邹俊康】

更多招聘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就业去哪儿”微信(Jiuye_q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