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官方APP
扫描二维码下载APP!
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咨询QQ  13786131368(微信同号)
登录 注册
您当前位置:第1招考 > 就业资讯

分享至手机

串起家门口就业链 托起群众共富梦

发布时间:2025-07-04 15:04:09来源:人才就业社保信息报

    就业,是民生之本,更是脱贫人口增收致富的关键引擎。在湖南省就业帮扶政策指引下,平江县以就业帮扶车间为抓手,用一个个“小车间”撬动“大民生”。截至目前,全县累计认定就业帮扶车间114家,为4212人提供就业机会,其中包括650名脱贫人口,交出了一份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亮眼答卷。


社区就地帮扶

量身定制“幸福岗”

    洪家塅社区是平江县安置小区与企业合作的典范。该社区是湖南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共有3747名劳动力亟待就业。为此,社区积极引入两家帮扶车间,为脱贫人口搭建起就近就业的坚实桥梁,绘制了“楼上安居,楼下就业”的美好生活图景。

    走进与安置小区隔街相望的洪家塅社区邻里中心,在3楼的方正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扶贫车间里,30名工人熟练地进行着贴膜、测试、贴钢片等工序,其中20人是脱贫人口。灵活的计件制,形成了“上班下楼即到,下班抬脚就回”的弹性模式。在这里工作的贴膜工江女士,中午能够准时回家为孩子准备热腾腾的饭菜,甚至还能午休后再从容返岗。“以前外出打工,孩子就成了留守儿童,现在在家门口就能上班赚钱,真的太方便了!”江女士坦言道。

    在同一栋楼的四楼,是平江县和顺服饰制造有限公司的就业帮扶车间,1300余平方米的空间里缝纫机声不绝于耳,63名员工正忙着加工浙江总厂的冲锋衣半成品,其中32名脱贫人口在此重燃生活斗志。老板苏华英与丈夫曾在浙江务工,搬迁至洪家塅小区后,发现邻里就地就业需求迫切。她主动联系浙江务工时的工厂老板,在当地人社部门和社区支持下创办了这个就业帮扶车间。如今,车间里活跃着许多需要兼顾家庭的女性员工,她们在缝纫机规律的节奏声中不仅获得了一份稳定收入,更重新掌握了安排生活的主动权。

    为了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洪家塅社区积极开展“1311”就业服务(即为有就业意愿的脱贫劳动力提供至少1次职业指导、3次岗位推荐、1次职业培训、1次政策宣讲),为脱贫人口提供全链条、个性化就业帮扶。通过深入摸排家庭情况,为不同需求的居民量身定制岗位方案,引导其选择在帮扶车间就近就业或有序组织外出转移就业,实现了“搬迁家庭至少一人就业”的目标。


产业就业融合

架起供需对接“连心桥”

    平江的辣条产业不仅是特色名片,更在就业帮扶中勇挑重担。湖南省双仔食品有限公司就是扎根本土、反哺乡梓的“富民车间”典范。

    自2020年5月被认定为就业帮扶车间以来,该公司已成为430人的“幸福港湾”,帮扶脱贫人口超30人,员工人均月工资3000~6000元,年均收入3万~4万元。

    搬运工毛鸿辉的经历是双仔“富民”效应的生动诠释。他曾因父母患病、儿子求学陷入困境,双仔食品的招工信息照亮了他的生活。在这里,工作时间相对灵活,每天7点上班,完成工作就可以下班,这让他既能赚钱养家,又能照顾生病的父母。如今,他月均收入稳定在6000元以上,不仅支撑起了整个家庭开销,还顺利供儿子完成了高中学业。“双仔彻底解除了我的后顾之忧。”毛鸿辉感激地说,“公司不仅为我缴纳了工伤保险,年底还有年终奖。在这里工作后,感觉腰杆都挺直了,心里的幸福感更是实实在在提升了!”

    “场地费补助和稳岗补贴就像‘及时雨’,让车间能更稳健地运转。”双仔食品董事长周双桂表示,自2012年成立以来,企业发展获得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按照规定,帮扶车间除可以享受场地物流补贴、一次性创业补贴、社保补贴外,上一年度内,就业帮扶车间吸纳脱贫人口累计就业超6个月,且其年工资性收入达6000元以上,车间还可依据每人2000元的标准申领稳岗补贴。这一系列精准的“组合拳”,促进了政策惠企、企业惠民的良性循环,让帮扶车间真正成为带动就业增收的“源头活水”。

    多年来,以双仔食品为代表的平江本土特色企业,在从小作坊逐步发展壮大成为具有相当规模的大中型企业后,纷纷反哺当地脱贫人口就业增收,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


就业岗位下沉

托稳家门口“共富梦”

    推动产业下沉、将就业机会高质量输送到乡镇(村)等“神经末梢”,是平江就业帮扶的创新实践。平江县威派云母绝缘材料有限公司就是这样一个典型企业。

    威派云母公司总部坐落于在平江县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是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拥有17条云母纸生产流水线,产品远销欧美等地。

    2019年,威派云母积极响应就业帮扶政策,采取“总部在园区,车间在乡镇”的模式,将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下沉,在加义镇设立分公司及就业帮扶车间。加义分公司帮扶车间虽然规模无法与总部相比,但其“小而美”的模式却精准吸纳了60名当地劳动力就业,其中包括9名脱贫人口,车间年产值达到约700万元。这一模式有效打通了就业“最后一公里”,让基层民众足不出镇就能参与到现代化企业的生产链条中,真正实现了“挣钱”与“顾家”的完美平衡。

    加义镇居民邓晚惠的转变,是就业帮扶车间“扶志”又“扶技”的缩影。他文化程度不高,曾因缺技能失业。得知威派云母在当地建立了就业帮扶车间后,他鼓起勇气报了名。“没想到,公司不但给了我入职机会,还让我参加了系统性的造纸技能培训,顺利成为一名造纸工。”邓晚惠欣喜地说,“如今,车间又给我提供了叉车工职业技能培训机会,让我能不断提升自己,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近年来,在政策支持下,就业帮扶车间不仅授人以“鱼”,更授人以“渔”,纷纷加大技能培训投入,帮助员工不断提升自我价值,拓宽职业发展通道,稳稳托举起他们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一个个就业帮扶车间,如同一座座桥梁连接着产业发展与居民共富的梦想,这正是湖南省就业帮扶惠民政策落地生根的有力证明。

    截至2025年6月中旬,全省已有6665个就业帮扶车间,累计吸纳32.41万人就业,让6.77万脱贫人口端稳“家门口”的饭碗。而车间员工月均2237元的稳定收入,不仅是一份薪资,更是无数家庭向上向好的坚实底气,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与幸福感。随着越来越多村民在“家门口”实现高质量就业,就业帮扶车间正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编辑:高崇熙】

更多招聘资讯!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就业去哪儿”微信(Jiuye_qne)